【心理驿站】考试结束后 孩子不会总结怎么办?

作者:xiexiaolan发表时间:2020-09-30 阅读次数:1255

孩子从小到大都会经历无数次的考试,考试之后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试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取得了好的名次或分数而沉浸在喜悦中,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沉浸在烦躁和低落的心情中,甚至会萌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无论是沉浸在喜悦中还是沉浸在烦躁和低落中,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其实这段时间恰好是一项提升学习的黄金时机——考后的总结和反思。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16/100635331.png


有人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每一次的考试都有得失,每一次考试都有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这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会是一笔的财富。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掌握考后总结的能力呢?


家长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指导孩子进行考试总结。


完整的考试分析总结包括: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订正试卷;错题归档;制定计划;落实措施。


分析原因


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通过对整张试卷,甚至是对所有学科试卷中的全部错题进行分类归因分析,只有找准了原因,后续的改进才会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导致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四种:知识原因;能力原因;习惯原因;心理原因。


⑴知识原因。知识掌握不全面。有些是刚学习的知识,也些是前一阶段的某些知识没有掌握好。


⑵能力原因。主要是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平时练习时,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多题归一,掌握方法。


⑶习惯原因。学习习惯有很多,涉及到考试的比如复习习惯、良好的答题习惯或技巧,审题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做完后仔细检查的习惯等等。


⑷心理原因。即考试前或考试中出现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心理,导致无法正常思考或答题。


找出优势和薄弱环节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找出学科薄弱环节,一旦找准,就必须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强化突破。


通过与所有学科的对比,找到优势学科,以此来练就成为自己的“尚方宝剑”;通过对比,也要知晓薄弱学科,对薄弱学科进行专项补差。


订正试卷


即改错的环节。改错建议在老师评讲完试卷几天后再进行,也达到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此类题的目的。订正试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仅仅写出正确答案是不够的,一定要将正确答案的关键步骤或过程写出来。


二是要反复思考,这道题还有没有别的解法,甚至找到与之类似的题目来练习,这样才能确保举一反三,获得解决同类题目的能力。


三是一定要对这些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复习,通过联想法、思维导图法等,将相关知识点关联起来,逐步形成知识体系。


错题归档


错题归档就是将各学科试卷中所有出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为今后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在一段时间之后还需要复习。错题归档要注意两点:一是归档题目必须写下完整的解题步骤;二是对于自己一直出错的题目以及首次遇到的“新题型”要专门归类或特别标注。


制定计划


除了对试卷进行客观分析,还需要针对前面分析出的试题出错的原因以及薄弱环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根据此次考试暴露的问题,给自己设定阶段目标。设定目标时可根据“SMART”原则:


S:计划要具体明确,比如,针对物理学科的很多定理没掌握好的问题,制定的改进计划是:把总结中发现的没有掌握清楚的定理,总共8条,重新学习一遍,学习中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思考推论过程,直到自己能够推理正确为止,每天完成1-2个定理的重新学习,全部在两周内完成。这个计划就是具体明确的计划,有学习对象和学习量的要求、有实施方法、也有达到的目标和完成时间的要求,这样就可跟踪、衡量和检验了。


M:计划要可衡量,可衡量指的是,实施计划有时有具体的参照标准,比如对上面那个例子中,重新学习定理,能够自己推理正确就是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


A:计划要可行,可行也就是指孩子能够完成,如果目标定得太难,不仅不能完成,还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要求孩子把没有掌握好的定理一天内全部搞懂,看似很有决心的计划,但实际行动时能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不利于真正达到改善学习的目标。


R:计划要与问题有相关性,比如物理课的短板是第三章的定理,那么计划就应该针对第三章的定理怎么学,而不是要求全部章节的定理都重要学习一遍,这样计划与总结出来的问题紧密相关,才能体现计划执行的效果。


T:计划要有完成的时间节点,计划有具体完成的时间节点,才有利于更好的督促和完成。


落实措施


有的孩子制定了目标就可以自己按照目标行动,直到目标实现。但是对于自律能力不够,或年龄较小,自律能力发展还不充分的孩子,需要家长监督并定期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家长在监督孩子执行计划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计划督促孩子,但另一方面,并不是说计划制定好就不能调整,因为计划是事先制定的,难免有不可行的地方,这时就需要家长与孩子讨论,并作出更实际的调整,所以计划的执行既要严格又要随时能够作出适应性调整,直到目标的实现。


有的孩子刚开始执行计划时,可能会感觉很痛苦,无法坚持、甚至产生强烈的退缩回避情绪,这种时候,如果因为计划太难,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商量调整计划,做到“小步前进、步步为营”,为孩子积累更多成功的体验。如果不是计划太难,孩子就是习惯性的排斥和退缩,那么家长一方面要表达出坚定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比如:妈妈知道你感觉到厌烦,因为这件事件真的不容易,但是妈妈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我们先从计划的第一步开始,好吗?当你走出一小步,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到厌恶和痛苦了。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出现退缩回避的情绪时,不宜指责或打骂孩子,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更加的痛苦,即便当下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勉强去做,但长期看,孩子可能会因为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感受而产生更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 2010-2024 ©2020 嘉祥教育集团 蜀ICP备18025807号